日本服务器

日本新闻:扶桑谈|日本新内阁密织对华技术包围圈,中国怎么破?

  10月初,新当选的自民党总裁岸田文雄成为日本第100任首相并完成了新内阁组建。新内阁能否破解当前日本经济困局引发了国内外各方关注,其中首次新增设“经济安全保障相”一职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之一。此外,岸田启用甘利明这位“经济安全保障政策”的主要提议者和推动者来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更引发日本国内社会纷纷议论。由此可见,“经济安全保障政策”将是岸田在任期间最重要的核心政策之一。事实上,这一政策对外主要针对中国,为此,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提出有效应对之策。

  日方早已为“经济安全保障政策”铺路搭桥

  岸田文雄将在其任内着力推动出台的“经济安全保障政策”并非突发奇想,而是日方近年来一直在谋划并不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岸田文雄在担任自民党政调会长期间就与自民党“规则制定战略议员联盟”会长甘利明一同酝酿推动“经济安全保障政策”的出台。2019年3月,甘利明向日本政府提出,在日本政府内部模仿美国国家经济会议(NEC)创设日本版“国家经济会议”的相关提案;同年6月,经济产业省在大臣官房内首次设立了经济安全保障室,开始从经济安全保障的视角审视和研究日本的技术和产业战略发展;2020年4月,日本政府又在内阁官房下属的国家安全保障局中正式成立了“经济专班”。这就意味着,经济已经正式被列为未来日本为实现国家防卫过程中可能利用的手段之一。

  2020年12月和2021年5月,日本自民党向日本政府两次提交针对中国的“关于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战略的意见书”(以下简称“意见书”)。此举旨在要求政府通过经济手段维护日本的国家安全利益,主要内容包括,要求日本政府出台“经济安全保障一揽子推进法案”,完善战略相关法律环境;要求日本政府成立“经济安全保障基金”,确保战略资金的可持续性;要求日本政府于2021年内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战略”,并将其核心内容纳入新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

  该提案提出后,日本政府各部门积极响应为相关政策出台进行前期筹备。2021年以来,日本公安厅已启动了“经济安全保障项目”,设置了经济安全保障信息窗口,接收有关威胁日本经济安全保障的技术、数据、产品泄露等相关信息;外务省在2021年预算案中列入经济安全保障相关费用;防卫省也拟在防卫政策局和防卫装备技术厅分别新设“经济安全保障情报企划官”和“技术政策总括官”等,以加强政府对产业链的保护。在此基础上,7月底,日本政府正式启动了“经济安全保障一揽子法案(暂定)”的草案制定工作,并拟定于2022年向日本国会提交议案进行立法审议。该提案列举了16项重点课题,包括保障资源能源、开发海洋、强化食物安全保障、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讯基础设施、开发宇宙、强化网络安全、供应链多样化以及确保和维持日本国家的技术优越性等内容。

  目前,岸田政府已开始着手以管理外国资本对日本企业投资的外汇管理法为轴心,针对半导体、电动汽车电池、稀土和医药品等重点产业中涉及外资的相关法规进行统筹规划调整,推动有关经济安全保障相关法案的顺利出台。

  “经济安全保障政策”的主要目标

  日方所推行的“经济安全保障政策”的基本理念是,从经济层面确保日本的国家安全利益,即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和维护日本的独立、生存及繁荣,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核心概念。

  一是战略性自律,即通过确保日本国民生活及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过度依赖其他国家,进而实现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性自律的核心是加强对“战略性基础产业”的政府监管力度。日本自民党向政府提交的相关“意见书”中,已将能源电力、通信、交通、食品、医疗、金融、物流和基建等核心基础产业列入其中,并建议政府根据产业的储备性、可替代性和供给能力为判断标准,加强日本产业链韧性的同时,与“志同道合”的国家间建立可靠的产业链体系,实现日本产业链多元化发展,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二是战略性不可替代,即通过在国际整体产业结构中,不断充实和扩大日本优势产业的不可替代性,实现日本长期、可持续的繁荣和国家安全保障。战略性不可替代的核心是克服自身产业短板的同时,打压他国产业短板,进而扩大日本产业优势。为加速日本产业的不可替代性,“意见书”强调,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应加快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环境,着重在新兴产业领域加大研发与投入,快速占据国际市场,实现技术领先优势。

  日本政府推动“经济安全保障政策”出台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目的。

  第一,降低日本基础产业对华依赖,避免中国的经济手段对日方造成压力。日方认为在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下,自身核心产业的对华高度依赖可能成为未来日本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软肋。

  第二,扩大对华技术合作和转让的限制,确保其在国际科技领域领先优势。日方认为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等高新科技领域的快速发展,将对日本的技术产业优势造成严重威胁。同时,日方认为,中国的技术发展也将从军事方面直接导致中国对日军事威胁的进一步提升。因此,日方认为强化和扩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加强对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监管力度是实现遏制中国在短期内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延缓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此外,日方还着重强调要加强对科研人员的身份核查和监督管理,尽可能杜绝留学人员和外籍科研人员接触或深入日本核心科技研发领域。

  第三,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削弱中国的国际经济影响力。日方认为,日本应尽早通过加大产业链安全和技术优势巩固其在国际舞台中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同时在日本优势领域加强对华遏制,从而确保其在国际社会中的优势地位。

  未来,日本政府将进一步加速推动日本对华产业链脱钩,加大对华技术出口限制力度。因此不排除在特定情况下日本跟随美国利用经济手段遏制中国在高新科技等领域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应提早做好应对准备

  一是持续跟踪研究,做到早掌握早应对。日本政府未来将进一步通过推动和鼓励日本核心技术与中国所谓“脱钩”,而“经济安全保障战略”就是其为实现政策行动合理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中方应继续对该战略进行持续跟踪研究,第一时间清晰把握日方的近期和中长期目标,认清该战略背后的真实目的,提早制定应对措施和应急预案,在早期阶段通过各方渠道加以干预,避免陷入战略被动。

  二是区别对待日企业与政府,充分发挥我市场优势。此次推动制定“经济安全保障政策”的主要力量是日本国内保守势力和部分排华势力。但日本国内并非铁板一块。尤其以在华开展大规模投资和深度融合的日企业为主,并不乐见经济与安全相挂钩,也并未积极响应日本政府“撤出中国”的号召。因此,中国应积极争取与日企业之间扩大合作规模,积极寻求多样化合作机遇,通过持续深化中日经济融合倒逼日本政府放弃滥用经济手段的企图。此外,日本许多中小企业中不乏拥有较高技术研发基础和专利的企业。因此,中国也可以通过鼓励和推动中日两国中小企业间合作,为更多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机会和渠道,以此突破日本政府的对华技术包围圈。

  三是加快完善我经济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各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日方的“经济安全保障政策”长远目标不仅局限于产业领域,而是意图将该理念植入到包括经贸、外交、教育、国际合作等不同领域,作为各领域实施对华政策中的共同标准和规则。因此,中国应未雨绸缪,在已出台的“反外国制裁法”以及经济相关法案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相关法律条款,明确具体执行标准和责任对象划分,建立各部门间应急协调机制,为中国对日实施反技术垄断等反经济制裁措施提供有效法律保障。

  (作者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北外日本研究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日本服务器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日本服务器网联系。

[日本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