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闻:“日本人喝马桶水”这个说法到底哪来的?
mumu丨文
最近网上跟未成年相关的话题一直没断过。先是教培机构被铁拳,后是游戏行业被整顿,再往前推,教育部强调学生减负,英语学科地位要变低。
(以前游戏风云的)熊律师家里有个小学四年级的闺女,当时他发了条微博小作文吐槽小孩报英语班的事情。大意是说,现在英语该学还是学,啥时候不学呢?等中国强大到让外国人学汉语的时候。
结果这段充满中年人忧思的话语被纽约时报的记者挂了——上海一位有民族主义倾向的律师在其认证微博账户上写道,巴拉巴拉。
文章内容就不细展开了,基本上就是将经济发展归功于上世纪“学英语”,将减负减英语和民族主义画等号。只能说不愧是香蕉人写出来的文章,颠倒黑白的春秋笔法非常厉害。
不过说到学外语……我虽然英语不太好,但好歹学过点日语。有时候同事看到个日文字,不知道意思就会在BB姬编辑部的QQ群里问我:“哎呀,XX,知道是啥吗?”
就我自己来讲。你说外语有用吧,我又不做专职翻译,除了玩玩“很特别”的日文游戏平时也没啥用处,但我从来没感觉自己白学了。语言是一种工具,有时候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日语里有个词叫「パリ症候群」,翻译过来就是“巴黎综合症”。大概是80、90年代很多日本姑娘和太太们,因为文学影视作品的影响而对法国巴黎产生了过于浪漫的幻想。实地旅行过后,却因为幻想破灭而心碎抑郁的症状。
(日本游戏也有一些以巴黎为舞台的作品)
以前国内多多少少也听过各种版本的日本故事、美国故事、德国故事,比如“日本人马桶水干净到可以喝”,还有什么“日本夏令营小学生徒步100公里”、“洗7遍的日本盘子”、“下水管道的德国油布包”等等。
太多太多介绍外国的文章、影视作品,全方位构筑了一个平行宇宙的世界。直到我学了日语,见多了鬼子,才发现不是国外月亮比较圆,只是国内大家没事的时候根本不会抬头看月亮(笑)。
说起来,日本人喝马桶水的故事和其他“外国神话”还太不一样,很少见的出现了主人公的名字,有说是希尔顿(美国旅馆品牌),有说是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始人),最出名的版本还是野田圣子。
随便在微信读书上搜搜名字,就能找到各种版本的励志畅销书引用的例子。
基本都是讲她从一名东京帝国酒店的洗厕工,到后来成为日本内阁大臣的所谓成功秘诀。老师傅为了向她演示马桶洗得很干净,直接从里面盛出一杯水,一饮而尽,给了她很大的震撼。
——故事自然是假的,早已经被辟谣无数遍了。以前我还很好奇,这个“人与马桶亲密互动”的奇闻到底哪传出来的,一直没有一个可信说法。
(JOJO里与厕所结缘的波鲁纳鲁夫)
(中文互联网上的段子)
后来发现1988年有一部经典的黑道题材电视剧,叫《とんぼ》(蜻蛉).
里面有个现在看来吊炸天的情节就是舔马桶。
(太老了,豆瓣都没人评分)
剧情大概讲的是混黑道的大哥2年刑满,出狱后却发现世道变了天,一边重新适应生活,一边因为些内幕情报而与黑道组织抗争。
某天,主角的弟弟在家里一边听着小歌蹬着腿,一边打扫卫生,被晨跑归来的大哥撞见。
大哥做事一板一眼,不像弟弟行事鬼灵精怪,于是训诫他做事认真点,还亲自示范。
弟弟趁机怂恿,厕所还没打扫干净,大哥还真就开始卖力地擦洗马桶,要给小弟做榜样。
弟弟在背后窃笑啊,结果等刷完马桶,大哥回头就让他舔……
大哥指着马桶:“过来,给我舔!”
弟弟一脸懵逼:“这个……大哥你就饶了我吧。”
大哥回头瞥了一眼,自己开始暴舔马桶,弟弟连忙劝阻结果被一脚踹飞。
最后镜头给了大哥一个脸部特写,他训诫道:“马桶要擦到能舔的程度,才算擦干净了!明白了么。”
顺带一提,舔马桶的男主角是由日本80年代民谣歌王“長渕剛”饰演的,同名的电视剧主题曲《とんぼ(蜻蛉)》非常经典。
后来还被小虎队翻唱,中文叫《红蜻蜓》。
可惜当年的港台小鲜肉团还没有成年大叔的醍醐味,演绎不出“心中有痛苦和苦涩,但仍要积极生活”的精神面貌。
——图:長渕剛(左)扮演的黑道大哥“小川英二” 与 哀川翔(右)扮演的小弟“水户常吉”
日本毕竟也有过很长的一段高速发展期,特别是二战后昭和时期(1945-1989)是经济腾飞文化繁荣的黄金时代,自然也是有励志作品当道的时期。
这让我想到一部1995年出的日本OVA动画,叫《Golden Boy》。
现在微博贴吧论坛之类“LSP聚集地”缅怀老旧动画的时候,还经常能看到有人拿截图出来。特别是里面的一个色气满满的“金发大姐姐”,非常吸睛,每每都能骗到不少点赞。
(这么攻的大姐姐,原作漫画里只是个配角)
《Golden Boy》也算是特殊年代产生的特殊作品了。
娱乐文化,说难听点本身是一种“颓废”,只有在衣食住行的欲望得到满足,生活有富余的时候才会被人所需要。95年的日本社会还处于经济泡沫刚被戳破的状态,所以日本动画的制作需求还算旺盛。
当时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吸引投资、分摊风险)还没有普及开来。销售模式依旧以出售/出租OVA碟片为主,所有利润/经营损失由动画公司承担。
这段时间也是日本OVA动画作品的黄金年代。整个《Golden Boy》作品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也与现在暮气沉沉的日本社会完全不一样。
(原作漫画)
就拿动画第一集来说。
穿着性感低胸装的金发大姐姐开着超跑在街上狂飙,撞到路人(男主)后随手就丢了一打万元钞作赔偿。
没想到她竟然是男主面试的软件公司的Boss。
(不太和谐,我还是用BB姬头像遮一遮吧)
(撞倒人后了随手掏出一打钱,打发走了男主)
男主角也是个“挂逼”。设定是25岁,因为觉得课堂上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提前修完大学所有学分,主动从东京大学法学部退学。
一边踏着自行车四处旅行,一边从事各种兼职体验人生,途中与每个美少女的邂逅,发生一些搞笑故事。
比如说……舔马桶。
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每次灌人生鸡汤、讲励志故事,都要从马桶开始,可能作者也想象不出来比打扫厕所更卑微的工作了吧。
(他真的有喝马桶水诶,虽然是智能马桶的)
(舔马桶的变态行为被Boss发现了)
当然,我们的挂逼主角就算是再悲催的工作,就算是每天干着搬茶倒水的粗活,只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依旧能散发光热,最后令人刮目相看。
(“学习”是口头禅)
(金发大姐姐看到男主的作品,了解到他的事迹,一脸被折服的表情)
情节比较夸张,但确实是泡沫经济年代的日本社会风气的反照。在遍地黄金的年代,人人憧憬着未来,相信着自己的明天,而不是一言不合到异世界重开。
反映到女性角色类型的喜好变化上面。
你会发现这些年的日本番剧,大家已经很少见这么“攻气”的御姐形象了吧,年上大姐姐基本都被笑眯眯的、母性光辉拉满的角色霸榜了。
就算是同一部作品的同一个角色,经历时代浪潮的洗练,有时候也会呈现完全不一样的精神面貌。比如90年代有部赛车题材的《闪电霹雳车》TV动画,国内电视台还引进过。
主角团的对手车队领队叫“葵 今日子”,也是气质很“攻”的成熟大姐姐形象,结果到接近千禧年的时候,OVA里形象感觉完全变了个人似的,娇弱了不少(当然,也和剧情发展有关系)。
题外话。有个日本插画师叫“齋藤直葵”,二创作品《刃牙豪仔》的作者,参与过很多宝可梦、游戏王卡牌的绘制。
他经常会在频道更新自己的绘画教学,有次讲到业界画风流行趋势预测,就说道“不同年代萌系角色类型的流行趋势,大体上和日本男性自尊心挂钩”。
经济景气的时候,男性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强气型的女性角色。经济萧条的时候,男性消费者更倾向于拥有包容性、更幼的形象,认为这类角色比较可爱。
就像图片里展示的一样——90s日本泡沫经济刚开始戳破,00s平成萧条,10s次贷危机,20s安倍经济……
网上也有很多类似的画风变迁图。
这或许就是经济影响娱乐文化的一隅吧,什么年代流行什么样的作品,都有个大致的脉络。
当年的各种打鸡血的励志故事传着传着,把好多国人忽悠瘸了不算什么稀奇事。说到底还是资料太匮乏,很多人只能靠臆想来维持外国是天堂的完美幻影。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体》。
故事里有个地球组织叫ETO(Earth-Threebody Organization),口号是“消灭人类暴政”,你可以简单理解为类似“伪军、汉奸”的定位,为外星人服务。当然这个组织的架构也很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派别——
第一种是降临派:这群人大多是现实主义者,对于外星文明并未抱太多的期望,背叛的动机是对人类本性的彻底绝望。最经典的一句话叫,“我们不知道外星文明是什么样子,但知道人类。”
第二种是拯救派:人类之外的另一个文明,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从而产生了种种美好的幻想。随着对那个遥远文明的想象越来越丰富,逐渐在精神上对三体文明产生宗教感情。但实际上他们也不知道三体人长什么样。
第三种是幸存派:这群人是悲观主义者,在战争已经确定的当下,很多人希望如果未来人类战败的话,自己的子孙能幸存下来。现在就为三体侵略者服务,显然有利于这个目标的实现。
实际接触三体人之前,也许很多人只是爱上过于完美的幻影罢了。
[日本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